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|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
2015年 02月 18日

Esther

Esther_b0017272_3473337.jpg

















真要命。她給我的最後一個task,就是整理她的詩畫文字,於是我翻開電郵、訊息、面書,收集她的片言隻字。從沙巴翁開始,還有關錦鵬書、獨立電影書、comp lit 20周年、farewell main building、也斯書、窗框書,更要命的是最後的手繪和詩……那麼多的路一起走過,那麼多無聊的笑話,還有更多貼心的時光。在這個時點、一次過、密集式的重溫,真是要了我的命。偶爾看到她寫關於悼念和死亡的文章,就像預演了今日的離別。unbearable heaviness of being。

然後今晚再來一次,我把電腦裡所有她的照片給掘出來作紀念展覽用途。笑顏、眺望、凝思,各種模樣。靜夜之中,我忍不住向虛空的某個角落投訴:「這就是你給我的task?seriously?你耍我嗎?」彷彿聽到她的竊笑聲,我:「不准笑!唔好扮嘢,我知你在的。」自己說完就爆笑了,然後哭到崩掉。

=====

寫作是療癒。

自從知道了之後,鼻骨像被打了一拳,一直酸一直滲出眼淚。腦裡一片空白,直至收到學姊的電話,明報要做紀念版找人寫文章,還要一起準備接續而來的各種紀念儀式。就這樣我就甦醒過來。就像以前替她幫comp lit做事一樣。眼淚收起,雷達開動。

一旦開始寫作,理性就回來了。一開始是speechless,現在我能寫了:

"When do I fare you well? How can I let you go?"

Dearest Esther,

剛開始生病時,你說惡疾變成恐懼再化成咀咒,只有寫信可以讓你保持理智。我說:「為它寫一篇小說、寫篇散文、寫首詩。寫作就是救贖,你比誰也更清楚。連痛苦也被利用成創作的來源,這就是創作人的卑鄙。」

現在輪到我了。在失去你之後,我什麼也想不出來。可一旦開始下筆,你就活回來了。創作人的卑鄙。

時年2003,大起大伏的一年。那時讀大學二年級的我,一頭栽進你教的「The City as Cultural Text」。波德萊爾、羅蘭巴特、班雅明、王家衛、《惡之華》、《柏林蒼穹下》、《看不見的城市》,以詩意和想像力反思我城的一磚一瓦,後來成為比較文學系的課堂經典。在你病前我們還說好:「天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教,下次再開這班,一定錄起課堂,轉化成書。」結果就是沒機會再教,課堂只留在我們這些有幸聽課者的回憶之中,微溫尤存。

然後,從這課堂的城市命題發展成實驗文集《沙巴翁的城市漫遊》,你開始了中文書寫。再之後在明報世紀版寫城市觀察,以詩化文字寫文化評論,結集成《寫在窗框的詭話》。

然後到了2014,同樣危機四伏的一年。你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傘下的我們,而我們,也只有連你那份一齊上。在紛擾混亂的街頭,有時會想像你在的話,會以什麼角度切入分析?會引用哪位先哲的理論?會用怎樣的感性語言書寫眼前的一切?

可是沒有。就是沒有再一次「The City as Cultural Text」、沒有下一本《寫在窗框的詭話》、沒有另一個Esther Cheung。

即使如此,我仍是很想聽聽你再給我們講課。就講分離與死亡吧,parted, apart and departure,以你獨有的詩意節奏教我們如何思索生離死別,就在港大文學院本部大樓的水石榕下。一如以往我會坐在第一排,這次我會珍視你講課時那抹耀眼的神采,像是第一次也像是最後一次。

我才不要道別。我還答允了為你的下一本散文集寫感想,你還答允了為我的第一本小說集寫序。我們還要再看鳳凰木開花,你還要為我當證婚人,我們還會再見。

收到消息之後,當晚夢境是九十年代的周星馳電影,他飾演一個手腳表情不協調的人,明明不願離開,雙腿卻邁向大門。女主角是張敏:「你不想走嗎?」周星馳臉上掛著他典型的表情:「想!梗想啦!」卻從胸口拿出一支漏墨的鋼筆,一步一滴,滿地墨黑色的淚。

你離開的那天,我本給你寫了「Esther as a teacher - reasons why you're amazing」,還拍了段片唸給你聽:

「你教了我什麼是詩
不是寫出一首首成型的詩篇
而是看世界的角度
感受萬物的溫度
你的講課令人如痴如醉的深度

我不會忘記你
正如你教過我:
別忘記我們有多愛這世界」

悼念?我才不會、亦不打算學會悼念。我打算偶爾還會給你留個言、寫寫詩、交換天空月亮花草樹木的照片,說些只有我們才懂的笑話。今天才知道,原來Esther這名字是Star的意思,你早說嘛,以前你說過幸有月相陪,現在我也幸有星為伴,以後抬頭看見夜空,見到你的機會就大了。

As always,
魏家欣(Luna Ngai)




by akai_luna | 2015-02-18 04:00 | 密室日記 | Comments(0)


<< Dr. Martens Pas...      some moments in... >>